高等教育研究所
院校研究

高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讨会发

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学会讲故事

——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

改进方式方法 创新话语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韩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话语和途径。大学要创造性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纳入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高校管理各环节,覆盖到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

  第二,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理过程中。要用制度的权威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具体到学校,需要靠学校创造性地制定学校政策、校纪校规等,利用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校训和其他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

  第三,要完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总是重复概念,而是学会叙事或学会讲故事。价值观概念就像盐,它可以增加各种食物的味道,但不能总是让人直接吃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关注传统媒体和渠道,当今青年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因此,如何以适合网络流通的语言占领网络和新媒体,就应该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工作。

  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群众性的评选表彰先进模范活动,让人习惯于在现实中学会见贤思齐。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尤其注意把学习模范与学习身边好人好事结合起来。要注重发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的教育功能。

  第五,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学术精英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率先垂范,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学校的著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很大的价值示范作用,也要肩负起更大的社会教育责任,在引导学校和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积极功能。

  大学有责任用中国的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机融入 全面覆盖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张雪

  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以有机融入、全面覆盖为基本思路,注重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相结合,大力推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融入舆论传播,在增强认知上下功夫。实施"思想引领工程",以校院两级中心组、党团支部及班级为依托,以专家讲座、集中研讨、主题班会为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工作网站“宣教之窗”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栏目,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纷纷开设网络教育平台,主动占领校园新媒体阵地。

  二是融入课堂教学,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依托各课程研究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研究,征集经典教学案例,组织编写教学指导手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课程之中。依托北大、清华、人大三校开展骨干教师研修,实施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支持建设“名师工作室”,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三是融入实践育人,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依托农村、社区、企业建设170个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一批学生实习、实践、实验基地,引导广大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高校铸魂工程,每年组织1500名教师到革命老区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学习考察;组织300多名青年教师、辅导员、博士生、博士后到北京市挂职锻炼;组织800多个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1+1”党支部共建活动,在实践中坚定师生理想信念。

  四是融入学校文化,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实施“新生引航工程”,举办“青春与价值的对话”系列活动,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优秀项目和优秀案例,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举办北京高校师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会演,以歌曲、舞蹈、朗诵、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推进教学、管理、服务育人,强化工作督导,逐步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