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网络版仅限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首发,与本报无协议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针对全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2014)显示,超七成大学生得分80分以上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较高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全国各区域所占比例 不同性别所占比例
生源地城乡比例 不同年级所占比例
不同学校类型所占比例
◎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较高,平均得分83.09分。
◎性别、年级、学校类型和学科类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显著。
◎大学生在生命责任感和学习责任感上“知行不一”,在学校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上“知行倒挂”。
◎用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展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全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状况怎么样?受什么因素影响?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日前,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进平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成果——《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4)》(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公开发布,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
“90后”大学生网络责任感得分最高
“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河北省社科基金资助下,今年1至5月,我们从全国东中西部54所高校随机抽取‘90后’大学生,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社会责任认知、认同和行动3个环节和政治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学习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和网络责任感5个维度进行了调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总体信度系数为0.97,3个环节量表题项各自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92以上,5个维度量表题项各自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1至0.91之间,问卷的总体以及3个环节、5个维度内部的信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达到了统计学的要求。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得分为83.09分(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占93.2%,80分以上占70.1%。”魏进平向中国教育报记者介绍。
据悉,此次调查以课题组自建的网络调查平台为主要载体,主要依托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的“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高校联盟”成员单位,适当增加相关高校,覆盖全国东中西部“985”院校、“211”院校、地方骨干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等54所高校(注:军事学样本过少,在学科比较时没有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回收问卷6772份,有效问卷5237份,有效率为77.33%。
《调查报告》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视为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和行动的过程,并根据大学生的需要与外部联系从大学生政治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学习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和网络责任感5个方面调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82.25分,对承担社会责任的理性认识程度)、社会责任认同(84.49分,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赞成程度)和社会责任行动(82.79分,对具体社会责任的践行程度)分别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60分以上占92.42%,社会责任认同60分以上占93.32%,社会责任行动60分以上占92.71%。
除了大学生学校责任感(78.39分)较低以外,大学生政治责任感(81.95分)、生命责任感(83.80分)、学习责任感(83.32分)、网络责任感(85.94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网络责任感得分最高。
“以上结论,基本上可以佐证党和国家、社会及学者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定性评价。”魏进平说。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年代早中期出生,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可以说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伴随品和必需品。”大学生网络责任认知得分为85.1分、认同得分为87.1分、行动得分为85.1分,网络责任认知与网络责任行动“知行一致”。可以认为,大学生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度比较好,对网络责任的情感认同高于网络责任认知和行动。其中82.2%的大学生表示能够克制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83.9%的大学生表示不应沉溺于网络游戏,84.9%的大学生比较赞同借助网络反腐等工作。但仍有15%左右的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不高,需要引起注意。